上海-2024年9月19日- 今日,F5 AppWorld全球巡演中国站活动在上海盛大启幕。作为F5应用安全和应用交付年度旗舰盛会,本次峰会上展示了F5旨在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范围的应用挑战的三大解决方案,聚焦AI时代的多云服务、应用交付以及现代应用三个关键领域,助力客户把握技术前沿,从而携手一道“打造更好的数字世界”。 F5 北亚区总裁黄彦文在会上发表欢迎致辞,F5亚太区首席技术官Mohan Veloo,F5 资深解决方案咨询架构师朱炜良、林静、熊平等技术专家发表主旨演
在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化石能源逐渐紧缺的今天,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的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逐渐确立了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能源发展的策略,逐渐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气候变化悄无声息地重塑着人类的命运,它让许多人失去了安身之地,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9月19日,知名科技媒体MacMagazine发布了一则引人关注的报道,指出苹果公司在继续依托中国和印度作为其iPhone 16主要组装基地的同时,已将生产网络进一步扩展至巴西。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苹果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上的灵活性与战略眼光,也标志着巴西在高端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领域的地位正逐步上升。
日前,立讯精密发布业绩预告,立讯精密预计累计前三季度公司归属纯利润是88.49—92.18亿元,同比增长20%至25%;预计第三季度归属纯利润是34.53—38.2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39%-26.61%。 AI则是推动因素,立讯精密在公告中表示,预告期内,AI技术的发展推动消费电子终端创新加速,全球数据中心往更高算力发展以及智能汽车全球化的市场和产能布局进一步加快;公司消费类电子、通讯、汽车等业务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2024年会是公司很艰难的一年,也会是行业艰难的一年,2025年公司将会率先回到增长轨道,会先于光伏行业进入到复苏状态,公司目标非常明确。”
地中海的阳光绚烂又热烈,一年四季环抱着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滋养着橄榄油润地生长;孕育了智慧热情的罗马人民;见证了罗马帝国的崛起;辉映着农神庙、斗兽场的庄严。
华为云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总裁石冀琳及其团队莅临中软国际西安总部,与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兼CEO陈宇红及高管团队,就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出海机遇、全球云市场联合拓展及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近日,由中软国际及华为云联合主办,“携手同行,共创共赢——2024生态合作伙伴创新论坛”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活动主要围绕华为云SMB尖刀产品及解决方案,中软国际行业生态智能场景等最新前沿技术,与合作伙伴一同探讨最新热点和新兴机会以及陕西数智化发展之路,多位行业大咖及领域专家莅临现场。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正成为高水平发展的最大增量。而大模型以其模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支持多模态的特点,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在东莞松山湖盛大召开。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 中软国际华为业务集团模型工场业务部总裁曾菲发表了《打通AI应用最后一公里,中软国际模型工场助力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专题演讲。 详细的介绍了中软国际模型工场如何通过全栈AI场景化服务,解决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核心痛点,帮企业实现从探索到全面实践的智能化转型,打通AI应用最后一公里。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中软国际主办分论坛“共赴云深处,以AI筑行业数智发展新机遇”于东莞溪流背坡村成功举办。论坛上,中软国际华为业务集团技术服务业务线解决方案总监陈冲冲,从“行业+AI”维度分享了《中软国际数智员工,赋能政务“一网通办”》的演讲,并介绍了中软国际基于华为数智化技术构建的“数智员工+一网通办”模式,为政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航空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近年来,中国新建和扩建的机场数量不断攀升,成为全世界航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机场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机场运营,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和准确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基础大模型的不断成熟,AI相关应用也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近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自研推出AI对话模型,并结合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智云数智平台成功实现落地应用,赋能赋智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具个性化、高效和智能化的学习体验。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V)无疑正是当下芯片产业的热门关键词!使用最开放开源协议之一的BSD,只用十年就达到出货量100亿颗(ARM 指令集芯片达到相同出货量用了近 30 年)的RISC-V,大有与x86和Arm两大指令集三分天下的潜力。
本月,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COMPUTEX 2024发表了主题演讲,宣布NVIDIA Spectrum-X以太网网络站点平台已被业界普遍的使用,并且将进一步加快新品发布计划。
随着摩尔定律下的晶体管缩放速度放缓,单纯依靠增加晶体管密度的通用计算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促使专用计算日益多样化,于是,针对特定计算任务的专用架构成为计算创新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