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年会暨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于12月25-26日在北京举办。作为2024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年会重要专题论坛,于12月26日下午在北京昆泰酒店召开,本次论坛由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和智教新媒联合承办,论坛以“”为主题,来自智能制造领域教育界、产业界的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教育工作者,一同探讨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质量人才教育培训的路径与方法。
2024全国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培养论坛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总干事胡姗姗主持,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晓勇教授、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专家委副主任程光教授致辞。
主持人:胡姗姗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智教新媒总经理
新增委员代表(左至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陶能如、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吴庆海、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科科长王福华
北京理工大学胡耀光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制造强国战略引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为例》,报告中提到A与制造技术深层次地融合,正孕育全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共识。报告聚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解读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策略及其跨学科人才教育培训需求。以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为例,深度解读新工科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传统工科的具体做法,阐释新工科、新模式。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分享主题报告《新质生产力下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创新》,陈主任分别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要求、智能制造技术演进与人才教育培训需求、面向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建设创新、行业服务产教融合高质量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创新的新方法、新路径。
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佳欣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基于数字模型的机电组件可靠性系统工程及其智能制造技术初探》,报告提到低空经济、民用航天等新兴领域蒸蒸日上,对系统至元器件各个层级的可靠性要求不断的提高。数字化技术、AI与设计、制造在各维度相融合,正在孕育并引领新的变革。由教授结合国家高端制造领域、聚焦基础机电元器件智能化、数字化需求,以机电组件为例,分享了正在实践中的前沿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数字可靠性预计方法、基于AI的产品一致性稳健性设计及生产实践,探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品可靠性提升及生产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苏州汇川总监分享主题报告《汇川技术产业人才生态建设与产教融合实践》,分享了汇川技术面向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产品研制和落地实践方面的情况,介绍了汇川技术对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做的探索和实践案例以及汇川技术基于自身的产业生态位,整合生态企业资源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的方式和成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范其明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平台支撑、项目驱动、实践导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秉承 “平台支撑、项目驱动、实践导向”教学理念,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创新示范中心、工业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等应用平台,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形成模块化课程,将理论知识通过项目实践融入专业教学,开发系列课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借鉴德国人才教育培训经验,构建“四年企业实践不断线”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实践特色鲜明的“校企互聘”师资团队,学生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研华科技李嘉经理分享主题报告《研华产教融合之道,融合IT和OT,引领数字化人才成功之路》,他的报告提到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关键,产教融合是高校培育产业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当前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培养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已成共识。李经理以智能制造专业为例,深度分享研华工业物联网教育实训解决方案与实训场景,工业人工智能助手在智能制造实训领域的具体实训场景等,同时结合研华多元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专业群建设升级、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师资培训模式等方面阐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和落地新模式。
报告嘉宾:朱文华教授上海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浦江学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朱文华教授分享主题报告《具身智能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朱教授介绍到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们在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两者的融合,正孕育全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共识。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具身智能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它将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更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的生产模式。大学生怎么来适应具身智能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整合应用能力,将推动整个社会的智能化进程。
报告嘉宾:王福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科科长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王福华老师分享主题报告《产教深层次地融合下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与实践——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为例》,报告提到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在服务区域经济。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及岗位匹配度是眼下亟待突破的难题,是提升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全方位育人的落脚点。报告聚焦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规划人才教育培训,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全面育人,旨在培养和区域经济高度匹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深度解读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具体做法,阐释职业教育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高质量智能制造人才作为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力量,在塑造制造业未来格局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次全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论坛,不仅增进了教育界、企业界以及科研机构间的深度沟通与协作,更为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我们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并肩奋进,一同推动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