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篇章。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将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标志着产业集群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55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包括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66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本文从集群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业布局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解析了各类集群的特点与意义。
-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则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展望2025年,培育世界级集群和新增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重点,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35个集群上榜,加上2022年公布的45个集群,目前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达80个。首次实现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全覆盖。
工信部自2019年起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引导和促进集群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不断的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江苏数量最多,共14个集群,占总数的17.5%;广东和浙江各有8个集群;北京、河北、山东各有6个集群。
今年有6个省份实现零的突破,黑龙江、河南、甘肃各新增2个集群,云南、宁夏、新疆各新增1个集群。
从产业分布看,80个国家级集群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原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品、光伏等领域。
其中,高端装备领域新增16个,总数29个,占比36.25%;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增3个,总数16个,占比20%;原材料领域新增8个,总数15个,占比18.75%;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新增2个,总数7个,占比8.75%;消费品领域新增2个,总数6个,占比7.5%;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新增2个,总数5个,占比6.25%;光伏领域新增2个,占比2.5%。
我国于2012年开始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并依照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实时调整,2023年制定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九大产业,涵盖3000多种产品。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
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涉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等。
3. 新材料产业: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4.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其他生物业等。
5. 新能源汽车产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等。
7.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
8. 数字创意产业:包括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数字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应用等。
9. 相关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相关科技服务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对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和效益等具有长期的、全局性的和决定性的影响。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已成为确立自主完整的产业链、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选择。
这些集群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涵盖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多个关键领域。
从产业领域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23个集群,高端装备领域有9个,新材料领域有14个,生物医药领域有17个,节能环保领域有3个。
这些集群不仅覆盖了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而且对于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区域分布来看,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近年来正在快速崛起。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以及长江中上游等四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其中,华东地区,共有27个,占比超过40%,其次是华中地区,有12个。具体到省份,山东省以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领跑全国,广东省有6个集群紧随其后。
2013年2月7日,科技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以国科发火〔2013〕230号印发《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开始了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工作。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相关联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集群产业几乎覆盖了全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
2022年9月,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明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随着日前“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布。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培优企业、做强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工业与信息化部将会同各地进一步做好集群促进工作,完善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精准服务体系,推动东、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协调发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不断的提高集群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政策信号,其中集群培育支持政策将迎来倾斜。
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载体,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实现从 “制造大国” 向 “制造强国” 转变的重要路径。
再培育 100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形成 “点线面结合” 的促进中小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格局,打造覆盖广、专业强、服务优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加快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是 FTA 的创新研究引擎,专注于为城市、企业和 园区提供系统化的前瞻洞察与战略建议。基于Talent(⼈才)、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核⼼维度,TOP致⼒于探索全世界创新区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本⼟实践,为区域发展和企业创新注⼊新的价值维度。
FTA Group致⼒于成为产业创新区综合解决⽅案的领导者,整合设计、运营和产业服务,提供全⽣命周期服务。
作为中国产业地产领域设计实践数量最多的机构之⼀,FTA凭借逾1200个办公及产业地产的设计及咨询经验(这中间还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已为多个⾼品质业主打造独特的成功体验。
在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中,FTA始终秉承专注、⼀体化服务与国际视野,为客户提供从研究、策划到设计的全流程⽀持。我们深耕产业科创园区和产业⽚区领域,成功助⼒上海张江、临港、漕 河泾、市北、G60、闵开发、杨浦科创等重点产业⽚区落地标杆项⽬,此外,在BioBAY、中关村⽣命健康园、张江药⾕等顶级园区的设计中,FTA始终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量。
我们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